查看原文
其他

【专稿】探索公用事业企业融合发展路径

张天光 天然气与法律 2022-04-23

12

6

全文约4000字,阅读约需7分钟。

专注于天然气领域政策与法律的公号,已通过微信原创和赞赏认证。

点击标题下方“天然气与法律”(蓝色字体),和3.8万+业内同行一起关注。

文:张天光


公用事业是指服务于城市生产、流通和居民生活的各项事业的总称。城市公用事业是城市生产经营、居民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事业,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基本条件。自来水、电力、燃气、供热(供冷)是为居民服务主要四个行业,都是城市居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也是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的四个行业。


一、行业的共同点行业和不同点


1,除了供电企业采用地下电缆外,其他三个行业企业都必须通过地下管道将水、气、热送到千家万户中去,只是输送介质不同而已。

2,四个行业的企业都需要在用户家安装计量器具,这些计量器具统称为“民用四表”,这些表计量用户用水、电、气、热的用量作为与用户结算的依据;四个行业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查表收费业务,抄表人员需要定期到用户家抄表。

3,四个行业的企业都在城区设置一定比例的营业网点为用户提供缴费维修等服务。

4,水、电、气、热不同行业有自己的特点,为市民提供服务的品种不一样,各自有自己的行业标准和规范。


二、融合点


融合不等于简单合并,融合有各种形式,组成公用事业企业集团是一种融合,更多的融合是各行业企业仍然保存市场主体地位和经营主体的前提下,相近业务、同质化工作进行融合。“一带一路”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理念为公用事业企业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就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典范。


1,统一地下设施管理平台,共享管网信息


城市分为两个空间(世界),一个地上空间,一个地下空间。地上空间就是人们可见的高楼大厦等建筑物、马路、立交桥和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地下空间主要由供水、供气、供电、通讯、排水、防空、地下交通等设施组成,这些设施具有能源流、信息流、上下水、交通、防空避险场所等诸多功能。这些设施是构成城市的一部分,是支撑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城市的地下空间也是资源,是宝贵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寸土寸金,存在着空间利用最大化的问题,也需要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留下空间,要合理规划利用好每一块空间,管理利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是城市管理者的责任,浪费地下空间资源是城市管理者的失职。


地下设施由于看不见,摸不着,所以管理难度大,成为城市管理的短板。马路拉链、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城市看海和第三方破坏等问题不断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往往是“地上的世界很精彩,地下的世界很无奈”。


第三方,两个相互联系主体之外的某个客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无关方。第三方破坏在城市公用事业企业中并不少见,在燃气行业第三方破坏事故的占比接近全部燃气事故的30%。其他行业的比例也是很大的。


例如:2017年7月4日13时23分许,松原市广发建设有限公司道路改造工程,实施旋喷桩基坑支护施工时,旋喷桩机将吉林浩源燃气有限公司在该路段埋设的燃气管道贯通性钻漏,造成燃气大量泄漏,扩散至道路南侧的松原市人民医院总务科平房区和道路北侧的市医院综合楼内,积累达到爆炸极限。14时51分26秒,市医院总务科平房内的燃气遇随机不明点火源发生爆炸,市医院总务科平房区和市医院综合楼及周围部分房屋倒塌、起火燃烧及设备设施毁损,造成人员伤亡。


再例如:2019年11月15日上午,从长春东南热电五厂通往长春市区的一条供热主管线,被一家施工单位挖断,露点处近百摄氏度的热水喷薄而出,形成十几米高的巨大水柱。长春市三个行政区内的12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受到影响,涉及100余个居民小区。


据报道,今年入冬以来,全国有多起因为第三方施工导致燃气管道被破坏事件。

国办发〔2014〕2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对地下管线管理有具体的要求,各省市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尽管如此,但事故还是时有发生,每一次都不是第一次,相信也不是最后一次,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出现这个问题,令人深思。


防止第三方破坏是公用事业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第三方破坏成了悬在企业头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道什么时候掉下来。在部门行业分割的情况下,公用事业企业之间都是第三方,相互之间是互相防备的关系,如果一方进行施工或者检修,另一方则如临大敌,严防死守。这与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有关,互不通气,信息都分散在各个单位里面,不能实现数据共享,形成事实上的信息或者数据孤岛。


在现在的信息社会,共享应该是常态,不共享只是例外。


一个城市应该有一张统一的地下设施图纸,一张蓝图画到底,有一个统一的GIS(地理信息)系统,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云平台、北斗定位系统的作用。城市不仅有地上地图还应该有地下地图,地下地图能够标注地下各种设施的具体位置,埋设深度等信息,地下地图应该成为公共资源,任何需要的人只要需要就可以下载相应的APP随时通过手机等数据终端查看,并能够准确确定自己所在位置地下设施的具体情况,就像查百度或者高德地图那么方便。届时可以在市政工程每个施工机械设备上安装相应的智能终端,实时显示施工机械设备所处位置的地下设施信息。


每个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在地下管道或者地下电缆以及其他地下设施施工完成后将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填到城市地下地图上并对信息准确性负责。显然,这不是一个单位能完成的工作,必须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组织协调。


信息的易获得性很重要。什么时候都需要去城建档案馆去查档案查图纸就很不方便,如果遇到紧急抢修抢险就可能来不及,有些施工单位或者个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去哪里查图纸,这也是导致第三方破坏的原因。


事实上共同生活在一个城市,不存在真正意义的第三方,尤其是公用事业企业之间,其地下设施不是同居一室(如城市综合管廊)就是比邻而居,最起码应该是相安无事,而不是互防互伤的模式。


统一地下设施管理平台,共享地下设施(管网)信息可以有效防范第三方施工导致破坏的风险。


2,促进水、气、热、电的远程自动集采集抄,实现多表合一


发改能源[2016]392号《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


第三条:推动能源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深度融合1.促进智能终端及接入设施的普及应用。


“发展能源互联网的智能终端高级量测系统及其配套设备,实现电能、热力、制冷等能源消费的实时计量、信息交互与主动控制。丰富智能终端高级量测系统的实施功能,促进水、气、热、电的远程自动集采集抄,实现多表合一。规范智能终端高级量测系统的组网结构与信息接口,实现和用户之间安全、可靠、快速的双向通信”。


JG/T162-2017《民用建筑远传抄表系统》具有完整的体系架构和技术方案。体系架构由信息基础信息、公共信息平台、信息应用系统、保障体系构成;具有感知控制层、网络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和用户层构成。可通过公共信息平台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对接。


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和参加起草单位近60个,涵盖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各行业相关产品的生产企业,可谓阵容强大,参与者数量之多是其他标准少有的。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水、电、气、热等仪表和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要求,为实现水、气、热、电的远程自动集采集抄,实现多表合一提供技术保障。JG/T162-2017《民用建筑远传抄表系统》是JG/T162-2009《住宅远传抄表系统》的修订版,说明相应的构想已经接近10年,但进展的不快,还处于试点的阶段。随着5G通讯网络的应用,信息技术进入快车道,物联网、大数据的成熟,为多网融合提供技术保障,是时候全面推进这件事情的时候了。尽早规划,尽早布局,以免各自形成系统后再进行整合就很难了,如果推倒重来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3,抄表数据共享


尽管远程抄表的技术日益成熟,但普遍推广还需要假以时日,实现“多表合一”的路还很长,人工抄表的工作一时半会儿不能取消,现在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抄表收费队伍,各查各的表,各收各的费。抄表是一项不需要多少技能的工作,抄表时间很短,只需看一眼,记个数即可,但准备时间却很长,好多时间都浪费在路上,常常是吃闭门羹无功而返,有的用户需要反复沟通,约定时间,或者需要错开上班时间等等。如果统一抄表资源,实现进一次户,查所有的表,可以节省很多人力成本,同时,也减少对用户的打扰次数。


实现抄表数据共享的条件是有一个共享平台,抄表员将数据全部放在平台上,各单位在从平台上将自己需要的数据取回,就像邮递员将邮件统一放在单位的收发室里,每个人自己到收发室取回自己的邮件一样。


4,共享营业网点


各行业企业的营业厅或者收费大厅向所有公用事业企业单位开放,用户到任何一个营业网点就能缴纳所有费用,方便用户,同时,还可以避免重复设点。


三、进一步融合


将各行业企业业务相近的工作剥离出来,交由专业公司管理,各行业企业只负责其他经营业务。


1,成立用户管理公司,专门负责用户水、电、气、暖抄表及收费工作。

2,统一管网维修统一队伍,成立城市地下管网管理公司。水、气、暖地下管道施工和维修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基本相同,采用的施工机械设备也差不多,区别是所采用的标准不同,可以由一套施工和管理队伍承担城市各种地下管网的工程施工及管理工作,就像通讯行业成立铁塔公司一样。统一管理后,防止扯皮,提高工作效率,资源整合优化使第三方变成相关方或者攸关方,大大减少第三方破坏的现象发生。


在这互联互通的时代,在这万物互联的时代,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务可以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并有可能产生1+1>2的效应,何况是同是一个城市的公用事业企业。


在当今社会,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融合发展的路径很多,不拘泥于一种或者几种模式,只要能实现互利共赢的目的和有利于城市发展的融合都是可以尝试的。

坚持发文不易,看完右下角在看鼓励

------------------------------------------------------

*更多公号精华文章,请点击:

历年公号重点文章分类检索阅读

*阳光时代律所天然气团队法律服务介绍:

直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